紫葉酢漿草繁殖方法 繁殖以分株為主,也可播種或采用組培法繁殖。
多年生草本,宿根性,具鱗莖,被黑褐色鱗片,由鱗片內著生珠芽,集聚成團狀,鱗莖下部具紡綞形塊根,半透明。
分株繁殖 全年均可進行,以春季4-5月分株最好,分株繁殖,即分殖球莖,全年皆可進行。 組培繁殖 分株時先將植株掘起,掰開球莖分植,也可將球莖切成小塊,每小塊留3個以上芽眼,放進沙床中培育,15天左右即可長出新植株,待生根展葉后移栽。
播種繁殖?繁殖在春季盆播,發芽適溫15~18度。 播后約15天發芽,實生苗當年能開花供觀賞。 生長期要求光照不宜過強,否則葉片色彩暗淡。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,澆水時注意避免土壤玷污葉片,影響觀賞效果。每月施肥1次。葉片向光性較強,需經常轉換盆缸位置。每年需重新栽植更新。
酢漿草養護方法 酢漿草溫度控制 酢漿草養護的溫度要求酢漿草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,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6~22℃。不耐寒,低于10℃植株停止生長,0℃葉片枯萎。但只要地下的根莖未受凍,來年4月仍可以萌發新葉,正常生長。冬季要保證葉片正常狀態,溫度要保持在5℃以上。 不耐高溫,當溫度超過35℃,葉片卷曲,生長緩慢,并且進入休眠期。要及時向葉面噴水,并遮陰和加強通風。
酢漿草光照要求: 酢漿草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,要在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生長。 春秋季節要接收充分的陽光照射,過陰會造成葉片暗淡無光,同時葉柄瘦弱,株型散亂。但也要避免強光直射,5~9月要適當遮陰,以免日灼。 酢漿草的趨光性較強,養護時放在陽臺、窗臺,要經常轉換植株的位置,讓其四周受光均勻。
酢漿草澆水要求: 耐干旱,但喜歡濕潤的環境。生長期間,保持盆土濕潤,堅持“不干不澆,澆則澆透”的原則。夏季高溫季節,植株進入休眠期,此時應噴水,保持盆土微濕即可。冬季溫度降低至10℃以下,澆水注意寧干勿濕,防止球莖腐爛。適當淋雨,有助于生長發育。但要及時排水,盆土積雨會造成葉片腐爛,造成植株成片死亡。 酢漿草環境濕度: 酢漿草喜歡濕潤的環境,生長環境較干燥時,及時向四周噴水,提高濕度。
酢漿草施肥要求: 上盆時,要施足底肥。生長季節為使植株健壯生長,保證葉片肥厚有光澤,每月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。施肥時注意濃度,濃度過大會灼傷球莖,影響生長。7~8月停止施肥。注意不要施單一的肥料,尤其是氮肥,會使葉片由紫返青,影響觀賞。施肥時不要將液肥濺到葉面,容易引起葉片疾病。 酢漿草修剪方法: 當植株長勢過旺時,要及時摘除較密的葉片,改善通風透光條件,促進生長。當然日常養護中,要及時摘除枯黃的葉片,減少病蟲害的發生。養花講究美觀,當葉柄過長或株型不美時,可以重剪葉片,讓其重新長出新葉 酢漿草翻盆方法: 酢漿草的生長蘇盾很快,應每年春季翻盆一次。翻盆時最好換一次土,首選疏松肥沃、排水較好的中酸性土壤。
酢漿草病蟲害防治: 酢漿草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葉斑病、灰霉病、根腐病、紅細蛛、蚜蟲、蝸牛等,早發現早防治。具體的防治方法。